首页 《中国仙道之究竟内金丹法》之炼炁诸元守窍
文章
取消

《中国仙道之究竟内金丹法》之炼炁诸元守窍

概念

古称“存想”,《天隐子》1释存想谓:“存谓存我之神,想谓想我之身。”

作用

  1. 收心,因意念集中于一点,使羁马有桩,减少杂念发生。
  2. 积气,待守窍功夫够了,身中所存一点元阳真炁,自然凝聚于丹田之中。
  3. 开关展窍,神能驭炁,集中精神,关注于身体某一特定部位,身中之炁即于此渐渐凝聚,形成一股阳流。

一般而论,守窍反应快,副作用也多,不得法容易发生痞块,肿瘤等不良后果。相反不守窍,效果缓,但较安全。尤其炼到还虚阶段,守窍者容易执着,难于大成。

分类

  1. 身内窍,适合年老及身体衰弱者。人身上一般长寿之窍约有:百会、印堂、山根、膻中、黄庭、肚脐、丹田、命门、夹脊、涌泉等。

  2. 身外窍,适合身强力壮及脾气急躁着。一般常守:顶心上一寸处、鼻尖前一寸处、肚脐外一寸处,也有以看香头、看圆圈、看一字等种种不一。

  3. 不内不外窍,较少见,位置大约为鼻尖、肚脐、生殖器等。

关于不守窍的主张

情形也有多种:守中、持咒、念佛或持秘音者,有数息、听息或随息。或什么都不守者。博主法脉大部分内炼需要进行不断持咒,看来应该是主张不守窍。

本书作者选择了“心息相依”、“心斋坐忘”的心法进行修炼。

心斋功夫

颜回曰:“敢问心斋。”

仲尼曰:“一若志,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,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。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。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,唯道集虚。虚者,心斋也。”

浅释:颜回是孔子的学生,仲尼是孔子的外号,颜回问:“「心斋」二字是什么好意思?”孔子说:“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,不要胡思乱想,等到念头归一之后,就用「听」字诀,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,这还是粗浅的说法,就深一层功夫讲,也不是用心听,而是用炁听,到了这样的境界,二厅早已停止了,神和炁二者合一,心不起作用了,炁的本体是虚的,他要等待一件东西和它相集合,只有「道」这个东西和太虚之炁才能集合在一起,功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,就算是心斋。”

以上是孔子告颜回所问心斋功夫的做法,这种功夫是一连串做下去的,中间本无所谓阶段,但为学者容易入门起见,不妨再这个功切分几个步骤,再详细的讲义说明

  1. 一若志,“若”字作“你”字解释,“志”就是思想,也可以说是念头,当起首做功夫的时候,心中思想要专一,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打扰,杂念如果不扫除,功夫很难做得好。

  2. 无听之以耳,而听之以心,“无”等于“毋”,也可做“勿”字解释,念头归一了就开始做功夫,用“听”字诀,普通所谓听,本是用两耳听各种声音,此处所谓听,绝不是听声音,人们就要发生疑问了,既然是听,必有所听得对象,既不听声音,又听什么?这问题,在各家注解上都找不到明确的回答。今日特为指出,初下手,就是听其中呼吸之气,凡是呼吸系统正常不发生障碍的人,鼻中气息都没有声音。虽气没有声音,但自己都能够知道鼻中气息一出一入,或快或慢,或粗或细,纵然是聋子,也会有这个感觉,所以说听之以心。

  3. 无听之以心,而听之以气,起初又引起问题了,心是有知觉的,还可以说得上一个听字,炁是无知觉的,如何也能够用来听?心听的对象是气,气所听的对象是什么?若说用气来听气,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,究竟怎么样解释才好?答曰:听息的功夫做的时间长久,心和气早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,气不能作为心的对象了,不能再说这个心听那个气,所以说“无听之以心”,此时身中的神和气虽然团结在一起,尚未达到混沌境界,还稍微有点知觉,继续做下去,并需要许多时间,就完全无知觉了,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阶段过程中,与其说以心听息,使心和气互相对立,不如说以气听气,是心和气二者之间减去裂痕,所说义说听之以气不是说以气听气,此处乃虽说是听,实际上就是不要再着意于听,成语所谓听其自然、听之而已、听他去照这个听字,是此处最好的解释。

  4. 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。初下手做功夫注重一字诀,等到念头归一之后,就注意听字诀,加入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,也不嫌过于执着。再后就要用止字诀了。所谓听止于耳就是教人不要执着于听,此时功夫渐渐地入于混沌境界,身中的神气合一,心得知觉以不起作用。所以说听止于符(符即与气符合之意)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觉的,外表上看来和睡着一样,但内部的情况是不同的。

  5. 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,唯道集需。虚者心斋也。以前由浅而深的境界一步一步都已经过了,最后到了虚的境界,这个虚是从无知觉以后自然得到的,不是用意识制造出来的。如果做功夫的时候。心里尝尝想着要虚,反而不能虚了。全部功夫原是由后天返回到先天。所以第五步功夫就应该就先天境界去体会。

心斋就是虚,把心斋与坐忘连在一起,事实上就成了持虚的功夫。这种功夫,在台湾不仅是身外之窍,但与完全不守窍者仍然有别,所以到了后来仍有身外玄关存在。但完全不守窍,则连玄关也忘了,最后之间一缕虚无,了无痕迹,达到真正坐忘境界。

玄关一窍

玄关乃后天通往先天(元神)的一道门户,元神存在于每个人身中,虽然平常见不到也摸不着,但有过这种经验的人自会感到他的存在。问题是如何方能让他出现并主宰你的修炼过程?丹经说:“凡识不泯,元神不显。”要去凡识,其要在“静”。道德经说:“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”清静经说:“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”功夫如真能做到虚极、静笃,何愁元神不显,玄关不开。以后倘若财、侣、地散件均能配合,成真作主,不难功到果成。

  1. 《天隐子》是唐朝道士司马承祯撰写的一部道书。共分8篇。主要论述成仙的可能性,以及成仙的方法。书中认为人人都可能成仙,关键在于修炼自己的“灵气”。全书目录包括: 渐门第一、斋戒第二、安处第三、存想第四、坐忘第五、神解第六。该书收录于明《正统道藏》中。萧天石在《道藏精华》中如此评价本书:“言简意赅,尽妙极玄,指阶浅入深之路,开由渐而顿之门。” 

本文由作者按照 CC BY 4.0 进行授权

《中国仙道之究竟内金丹法》之炼炁诸元呼吸

2022-12-10 内炼总结